通用航空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我感覺就像李清照詞里寫的‘乍暖還寒,最難將息’,實際上現在是通航產業發展最艱難的時候”,北京東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進航科”)董事長張寧在2016年通航發展峰會上表示。
在這個產業發展過程當中該怎么辦?作為海南低空改革的總體建設單位,運行著海南的飛行服務站,年均保證飛行6.5萬架次的東進航科,分享了寶貴的實際經驗。
通航產業要看明白
中國通航產業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大家為什么對通航產業非常感興趣?回顧一下改革開放到今天,實際上差不多每十年中國就會產生一個以上的熱點行業,從80年代末期的家電到汽車、互聯網。2020年之后是不是通航產業能成為熱點產業?這是值得期待的。所有的熱點產業,從準備開始到達到一個平衡或者飽和,基本上是三十年:需要十年的蓄勢,十年的爆發、十年的平衡與飽和。
通航產業從國務院、中央軍委2010年發的《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到今天已經六年,即將開始第七年的征程,而春天并沒來,這個時候大家要靜下心來。凡是熱衷于這個企業或者準備躋身于這個企業的,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各方資本,首先要做到投入前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在正確的時間選擇正確的合作伙伴來做正確的事情。
厘清角色,精準定位
每一個蓬勃興起的產業都是由大坑填出來的
通航產業就像啤酒,需要有啤酒花、有麥芽、有水,然后要產生一定的泡沫,缺一不可。通航產業也一樣,從通航業者到民眾需求,到權利機關,以及資本的參與,才會構成這么一杯讓所有熱愛這個行業的、準備躋身到這個行業的人所認為的好酒,這里頭各人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參與這個行業的政府、資本、企業要回答幾個問題:為誰制造,制造完了誰來飛?為什么要飛?飛到哪兒?如何有序?相信現在很多熱衷于投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而每一個蓬勃興起的產業都是由大坑填出來的。
80年代末,中國家電產業正處于爆發的時期,全國有百余條彩電生產線,今天還剩下幾個?通用航空產業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神秘和懸乎,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說過一句很純樸的話:汽車并沒有那么復雜,它就是在沙發上加了四個輪子。通航產業其實也一樣,小飛機的制造不是高大上,用李書福的話稍微修飾一下,就是加上翅膀的沙發。
來看看我國通航產業的現狀?首先,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國家現在有166個產業園規劃建設通用機場,動不動就是一個省要建一百多個通用機場,問題是誰去飛呀?
張寧表示,不太認同通用機場是未來的一個盈利點。咱們國家70%多的支線機場,沒有一個是盈利的,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財政補貼?;旧犀F在的通用機場投資都在1.5億以上3億以下的規模,資本成本最低最低也要5%,那么,建了這些通用機場如果沒有人來飛的話你靠什么活下來?
第二,飛機制造,全國目前有超過50家企業在制造超過70種的通用飛機,到航展上去看,大大小小,有人機、無人機一大堆,一片繁榮。但這不表示通用航空飛機制造在中國也有美好的未來,相信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中,將有70%到80%的通航飛機制造者處于非常艱難的時期。
第三,通航企業,截止2016年在民航局注冊的通航企業有幾百家,未來還會有更多。但是80%的通航企業只有兩架到三架飛機,拿什么來盈利?另外,不要認為通用航空產業是解決短途客貨運的,死路一條。最簡單的,比如說飛珠海到深圳的短途航線,第一個問題是售票系統怎么解決,所有運輸飛行都有中國航信的系統支撐,你怎么做你的銷售。第二,你收多少錢?通常四五百公里的短途客貨運的,票價在一千到兩千之內。在通航安全明顯低于運輸飛行的時候,凡是出得起這個錢的他都怕死,不會選擇通航短途運輸。
橇動通航產業,各方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好頂層設計;第二,要找到正確的抓手;第三,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第四,中國的通航產業一定要玩起來,如果沒有廣大的民眾基礎來支撐,光靠制造業沒有機會。
實踐出真知
海南飛行服務站:年均保障飛行6.5萬架次
2016年五月戚建國副參謀長、國家空管委辦公室蔡軍副主任、空軍張建平副司令員、海軍王維民副參謀長、發改委任紅副司長、民航局王志清副局長、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長馬兵,以及國務院秘書局、公安部、工信部、民航中南管理局、中南空管局等單位領導到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調研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情況。
東進航科是海南低空改革的總體建設單位,運行著海南的飛行服務站,是海南低空管理技術院士工作運行單位和國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科研基地運行保障單位。目前在海南年均保障飛行6.5萬架次,截止目前共保障飛行16.9萬架次。海南地區的消費飛行大概是作業飛行的2.5倍,這是在全國任何地區都沒有的。低空改革不是為作業飛行而改,低空改革最重要的是為消費航空而改,這是我們的觀點。所以在海南做了一個布局,包括:法規建設、空管基礎設施建設、空管運行平臺和空管科研平臺。
東進航科現在努力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做培育一個法律根基。海南省政府已經批準在海南地區做立法的試點,計劃明年3月31號之前推出我們國家第一部通航的法規。第二件事情:建立一個區域模式,這也是國家空管委剛剛批復的,在海南推進國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示范區。第三件事情:東進航科在跟體育局積極溝通推進“中國長城飛行拉力賽”,通過拉力賽把體育航空文化植入民眾當中。
在海南我們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安全的可控體系,以及數字身份認證體系,在明年3月31號將會實現所有海南的通用機場組網到我們的數據中心,在數據中心支撐下整個海南的低空飛行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最后實現通過三種終端為通航公司完成六類的服務。
海南飛行服務站,截止到航展開幕前一天,已累積運行了1155天,完成了16萬9554架次的飛行服務,日均146架次,緊急救援計劃292架次,為海南的2家通航公司提供服務。
上一篇
下一篇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董事長張寧在2016年通航發展峰會上的講話